從生豆到烘焙:義大利人挑選咖啡豆的藝術

在義大利,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,更是一門精密的工藝。

義式咖啡的風味,不只是黃金 25 秒的萃取時間或高壓蒸汽的技術,更深層的關鍵在於——咖啡豆。

從遠在非洲高地、中南美洲山谷、亞洲熱帶島嶼的生豆,到義大利烘焙工坊裡的濃香熟豆,每一步都充滿專業判斷與細緻經驗。

義大利烘焙師在挑選與烘焙咖啡豆時,結合科學數據、感官判斷與品牌風格,確保每一杯 Espresso 都能呈現穩定且獨特的風味。

 

#生豆挑選:品質的基礎

 

咖啡豆的品質,從產地開始決定。義大利烘焙師會根據所需風味特性,精選不同來源的豆子:

  • 中南美洲豆

如巴西、哥倫比亞,帶有可可、堅果與柔和果香,口感平衡、甜感明顯。

  • 非洲豆

如衣索比亞、肯亞,花香與果酸鮮明,適合增添義式咖啡的明亮度。

  • 亞洲豆

如印尼蘇門答臘,厚實醇苦,油脂豐富,能加深咖啡的結構與後韻。

 

義大利的經典配方,往往結合 阿拉比卡(Arabica) 與 羅布斯塔(Robusta):

  • 阿拉比卡:

香氣層次豐富、酸甜平衡、質感細膩。

  • 羅布斯塔:

苦韻濃烈、油脂豐厚、咖啡因含量高

 

北義配方多以阿拉比卡為主,風味細緻;

南義則增加羅布斯塔比例,打造厚重口感。

 

#處理法與風味的關聯

除了產地與品種,處理法也是烘焙師選豆的重要考量:

 

  • 水洗法(Washed)

風味乾淨、酸質明亮,適合做平衡型義式配方。

 

  • 日曬法(Natural)

甜感高、果香濃郁,能讓 Espresso 的香氣更奔放。

 

  • 蜜處理(Honey Process)

保留甜感的同時,口感更厚實。

 

義大利烘焙師會根據咖啡館客群與品牌風格,決定處理法的比例,確保最終風味一致。

 

#烘焙:風味的塑形過程

烘焙是將生豆轉化為熟豆的關鍵。義式烘焙通常介於中深焙與深焙之間,以突顯油脂(Crema)、厚度與香氣。

 

  • 中深焙(Full City Roast)

甜感佳、苦韻適中,酸質保留一部分,適合平衡型配方。

 

  • 深焙(Italian Roast)

苦味突出、油脂濃郁,是南義經典風格。

 

  • 混合焙度

部分烘焙師會先分別烘焙不同產地豆,再混合,以保留各自的風味優勢。

 

在烘焙過程中,溫度與時間的控制極為嚴謹。

過短會造成酸味過強、香氣未充分釋放;過長則會導致焦苦與香氣流失。

烘焙師需依照每批豆子的含水量與季節變化微調曲線。

 

#杯測與調配

烘焙完成後,義大利烘焙師會進行多次杯測(Cupping):

 

  1. 評估酸、甜、苦的平衡度 
  2. 檢查油脂顏色與持久度 
  3. 測試不同萃取時間下的風味穩定性 

義式配方很少使用單一產地豆,而是將多種豆子調配,以創造專屬的品牌風味。

這種混合(Blend)方式,能確保全年供應的穩定品質,即使原豆產季不同,也不影響消費者的熟悉口感。

 

從生豆的第一道篩選,到烘焙曲線的微調,再到最後一杯 Espresso 的呈現,義大利人挑選咖啡豆的過程是一種融合感官、科學與傳統的藝術。

這份嚴謹與熱愛,讓義式咖啡不僅是飲品,更成為全球咖啡文化的象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