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咖啡誕生的傳說
很多傳說都提到咖啡有興奮作用,其中有兩個最古老的說法:
1.大約在西元850年,衣索比亞有一位年輕的牧羊人,發現他的山羊吃了這種植物的果實之後,變得很有活力。
2.一群僧侶嘗了這種果實後,覺得很苦不美味,就將果子丟進火裡,結果不久揚起一股濃郁的香味,這些僧侶感到很好奇,就將烤過的果實煮成飲料,喝了這個飲料就算是在半夜,人也精神奕奕,故認為這是上天賜的禮物。
而上述傳說說所的果實,就是現今的咖啡豆,不過這些故事都缺乏歷史文件的佐證,所以也無從考證這些傳說的真實性。
#咖啡誕生地
(圖片取自:Pexels)
#食用方法演進
最早期阿拉伯人食用方式是將整顆果實嚼碎,吸取汁液。然後再將它們磨碎的咖啡豆混合動物的脂肪,以便他們長途旅行時可以補充體力。直到11世紀初期,綠色的咖啡豆,被拿來在滾水中煮沸成為芳香的飲料。之後又過了幾個世紀,阿拉伯人已會生咖啡豆曬乾及烘焙,再用工具擣碎後,用水熬煮成飲料,就有點類似現在社會的黑咖啡,最剛開始阿拉伯人把咖啡當成提神的藥來使用,而漸漸的被廣泛的人們拿來當作提神的飲料。
#咖啡流行宗教是一大功臣
由於回教聖典可蘭經中嚴禁教徒喝酒,而咖啡的興奮作用,恰巧可以代替酒類飲品帶來的興奮感,因此促使阿拉伯人消費大量的咖啡。而回教聖地麥加一直是阿拉伯人的信仰中心,信徒往來頻繁,咖啡漸漸經由信徒傳到埃及、敘利亞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地,故宗教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流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。
#傳入歐洲
- 相傳在1615年,一名威尼斯商人帶著一袋咖啡豆回到西歐,咖啡的香味及興奮作用快速地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飲料,咖啡館也從此開始在歐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人們處處歌頌咖啡的提神作用,荷蘭和英國的船員也將這種植物咖啡出口到其他的殖民地去。
- 土耳其人在1683年被迫停止對維也納的包圍時,遺留了下500包的咖啡,有位波蘭商人利用這些咖啡,在維也納開起第一家的咖啡館。
圖片取自:Caffè Moak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femoak)
#傳入東亞
- 新加坡的『Kopitiam』始於1900年代,是中國移民所創設,『Kopitiam』是福建話咖啡店的意思。
- 台灣則在1884年時,已經有英國人從馬尼拉帶入咖啡,並嘗試在今三峽一地種植。其後,在冷水坑、汐止等地也開始有咖啡的栽培。到了日治時期,殖產局也進一步在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等地栽培咖啡。到了1917年,又在嘉義的試驗場種植。接著士林園藝試驗支所也開始種植。在印尼的華僑在1990年代就每天喝咖啡。
- 中國最早的咖啡種植開始於雲南,在20世紀初,法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。而將咖啡作為舶來品在上海開埠後在上海租界也開始興起。不少愛追時髦的上海人也開始去嘗試,一剛開始不太能接受咖啡的苦味。不過,慢慢地隨著西餐在上海灘的普及,咖啡也逐漸被接受。
圖片取自:Caffè Moak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femoak)
#文化傳播
16世紀,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,經由威尼斯及馬賽港逐漸的傳入歐洲。歐洲人喝咖啡的風氣,是17世紀由義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經商中漸次傳開,在威尼斯出現了歐洲第一家的咖啡店-波的葛。數十年後,釋放香氣的咖啡屋招牌,紛紛在倫敦、巴黎、維也納相繼懸起,四百年來,咖啡的飲用習慣不僅由西方傳至東方,甚至儼然成為銳不可當的流行風潮。居家咖啡烘培最後已被加工的商業產品所取代,1901年在日本,日本一位博士研發出了第一種可溶性咖啡粉。1938年,雀巢公司為咖啡粉(即溶咖啡)的商業市場建立基礎。人們對咖啡的需求,使得咖啡繼石油產品後,成為第二重要的貿易物品,伴隨這股潮流而來的是生產過剩、過剩庫存的焚化、價格崩潰、世界經濟危機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消費衰退,及建立全球咖啡協議以穩定咖啡價格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,咖啡成為經濟重組和經濟奇蹟的象徵,喝得起咖啡,就代表有消費能力。